一场健康危机正在静默地展现……

常言道“温故而知新”,回顾这六年来自己选择的健康道路,感触良多。知道得越多,越感觉到宇宙的浩瀚,就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做得不够。

坦白说,本地(其他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)正面对着一场没完没了的健康危机。这场危机的覆盖网是那么全面,举国上下都受到影响。只是,没有人坦然和公然地说出来而已……

我讲的是癌症的普遍化和年轻化。一百年前,每百人才出现一名癌症病患;而今,每四人就有一人;在发展下去,恐怕每两个人就会有一个是癌病患。再想想看,环顾周围的朋友和家庭,本地是否有完全没有癌病例的家族?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静默的健康危机!

更糟糕的是,大家都习以为常。谈到沙斯(SARS)或禽流感(Bird Flu),我们会害怕而色变。可是,谈到癌症,大家却觉得稀松平常。理由是太常见了。可是,到底是癌症比较致命呢,还是传染病?或许是因为癌症是慢性病,所以能够慢慢“处理”,不会立刻致命,所以大家就觉得不太紧张。

虽然过去,医药研究认为慢性病和饮食没有多大的关系,可是近年来,各地的医药和营养研究都指出饮食营养和慢性病有很大的关系。由于本地人口密集,饮食方便,可以二十四小时不断享受美食。可是,国人在过食之后,却因为饮食的偏差、摄取过多的加工和人造食物而营养不良。这里讲的营养指的不是热量,而是其他所谓的“微型营养”(micro-nutrients):这包括维生素、矿物质、酵素、膳食纤维、植物化学物质(phytochemicals)等等。这些营养都来自全食(wholefood)的绿色食物,非一般加工精炼的食物所能够提供的。

十多年前,我父亲死于癌症,岳父也死于据说是同癌症有关的并发症。两个妹妹的子宫生瘤,一个动了子宫切除手术,一个进出医院。当时,我还以为或许我的家族比较不幸运吧。可是,当我和好些友人、周遭的人交流过后,却发现,原来对新加坡人来说,癌症和其他慢性病是“正常的事”。

我原本也以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。所以,习以为常。反正,自己的健康还好。直到十多年前,自己的膝盖开始慢慢的肿痛起来,连爬楼梯、上厕所都成问题后,才开始思索到底身体为什么会这样?当时,我只是40岁而不是60岁。

当时,我还以为自己运动不足,所以,就召集了兄弟姐妹一起去爬新加坡“第一大丘”-武吉智吗山。我们爬得很勤劳,可是,几个月过后,膝盖痛不减反增。我开始怀疑可能还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。可就是百思不得其解。

也算是一种巧合吧。自己在网上买了一本书。书名为“Stop Aging Now”,开始还以为那是一本美容的书,就借给一名同事。她隔天就把那本书还给我,并且对我说:“你千万要看这本书”。一看之下,才发觉原来食物和健康是那么息息相关的。或许,你会笑我,这么无知。可是,当我要同亲朋戚友分享新近学到的饮食保健知识时,却发现,十之八九要不是不信,就是将信将疑。大家的口头禅是:“只要什么都吃(亦即是胡乱吃),就没有问题了。”现在回想起来,实在是无知得很。

自那个时候开始,本身就开始注意营养和身体健康。开始是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,和一些保健食品。健康有些改善,不过,还是觉得有所不足。直到大约7年前,机缘巧合地碰上了有机蔬果汁和其他有机食品,才发觉原来精神饱满是这样的感觉的。本身的精神甚至比20多年前还旺盛。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、开会、讲课,并不觉得疲惫不堪。同时,也很少失眠,通常是一觉到天亮。

这当然也要感谢先贤留下的一套健身功法:瑜伽。十几年来的锻炼,并在六年前开始成为灵性瑜伽导师,真的使我获益良多,它让我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大宇宙的一分子(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),让我感觉到安稳,同时又想为其他生灵服务…。瑜伽的精神是宇宙是一体的、所有事物皆有神性、都是平等的…

我一生中走到此,可以说是到了另一个转捩点:首十年从事新闻编辑工作;另一个十多年我把生命给了自己的理想-创业,虽然培育了一些人才,可是在经济上并不算成功(风暴一个接一个又有新经济的冲击);接下来岁月,我将穷剩余的精力向大家推广健康。为什么?母亲已经老迈,我必须给她我心目中最好的营养和照顾(这并不需要很多钱、很昂贵的药物,虽然自觉做得不足够,不过还在努力中),希望她能安享天年;而且兄弟姐妹和周遭的朋友病痛好多,需要大家分享一份保健的知识和关怀。

末了,健康始于自己。生病看医生吃药,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健康。吃药是要祛除病菌和抑制病的症状。要保有健康,还是必须从饮食营养做起,以提升身体的抗菌抗病的能力(免疫能力)。如果必须长期仰赖药物来维持“健康”,那肯定不是真正的健康。

对了,忘记告诉大家,我的膝盖已经不痛了,连肩膀的酸痛也不见了。

刘心宇
2002年12月18日 午
2008年5月9日 午更新